移液管助吸器的使用
移液管助吸器是使用移液管工作時*的工具。直接使用嘴或者接一根管子使用嘴進行移液操作是不允許的。輔助吸液一定要使用移液管助吸器。這樣能夠極大地減少感染或受傷的風險。
移液管助吸器的類型:
■ 馬達驅(qū)動的移液管助吸器
■ 手動移液管助吸器
馬達驅(qū)動的移液管助吸器 馬達驅(qū)動的移液管助吸器是長時間連續(xù)移取樣品的理想選擇(比如,用于細胞培養(yǎng))。
馬達調(diào)速控制與特殊的閥門系統(tǒng)使其可以配合從0.1至200 ml的移液管進行靈敏地移液操作。整合的單向閥與相連的膜式過濾器能有效地防止液體吸入機身。為了防止侵蝕,有一個主動壓力補償機制能將液體蒸汽轉(zhuǎn)移至機體外。
操作—移液由兩個大號功能鍵控制
1.吸液:控制移液管吸液,按向上的按鈕。吸液速度可由按壓按鍵力度連續(xù)控制。
2.排液:排液速度可由按壓按鍵力度連續(xù)控制。選擇重力排液或電動排液
排液:重力還是電動?
選擇何種排液模式是由相應的應用決定的。在分析實驗室,總是優(yōu)先選擇“重力排液”模式以獲得準確的移取體積。為了達到移液管上標識的度,必需讓液體隨重力自由排出,并且,應該遵守排液與等待時間的要求。然而在如微生物學實驗中,體積準確度并不是非常重要。在這里,均勻快速地移取營養(yǎng)溶液等才是首要因素。因此,“電動排液”模式通常是。
手動移液管助吸器
手動移液管助吸器適用于較短時間的連續(xù)移液,主要用于化學實驗室。
“macro”移液管助吸器適用于從0.1至200 ml的胖肚或刻度移液管。特別的閥門系統(tǒng)設計使得設定凹液面變得相對容易。一個疏水膜式濾器保護系統(tǒng)防止液體侵入。
制造負壓:擠壓吸球。 吸液:將移液桿向上撥。撥得越高,吸液速度越快。
設置凹液面/“重力”排液: 吹出:當用“重力排液”移取粘性液體時,
將移液桿輕輕向下?lián)堋?span style="font-size: 9pt">液面下降 —放松撥桿, 移液管排液頭通常無法排空。在這種情況下,
液面停止。一直向下?lián)芤埔簵U,排空移液管。 按壓助吸器上的橡膠小泡吹出殘留液體。
為了符合*度,不要吹出殘余液體!
吸耳球—胖肚移液管與刻度移液管的經(jīng)典助吸裝置。 操作 1. 將移液管頂端插入
2. 按“A”并擠壓吸球(制造負壓)
3. 按“S”進行吸液至略高于刻度
4. 按“E”進行排液至刻度或排空移液管。
吹出
吹出粘稠液體,側(cè)面的出口必需關閉并擠壓小球。
注意!吸耳球不能連著移液
管進行儲存,以防吸入液體!
用于低于1 ml的小量程移液管的手動移液管助吸器
這類移液管需要用特殊的移液管助吸裝置。在醫(yī)學領域配合小于1 ml的毛細管,血稀釋管與血糖移液管。
操作
吸液/排液 使用拇指轉(zhuǎn)動轉(zhuǎn)輪進行吸液與排液。
(TC, In)校準的移液管應使用稀釋溶液
進行多次吸液排空操作將內(nèi)含樣品全部
洗入稀釋液。
彈出 “重力” 排液
大號的彈出按鈕可彈出用過的 (TD, Ex)校準的移液管,按住空氣釋放按鈕
移液管而無需接觸手。 進行排液(如有必要,需遵循等待時間)。
由于其具有一定角度的設計,特別適合在IVF實驗室或醫(yī)學實驗室中在顯微鏡下操作。
操作
安裝移液管 吸液
總是將移液管的短端,即移液管的 用拇指向后旋轉(zhuǎn)轉(zhuǎn)輪直至液體
顏色標識端,小心地滑入接頭。 達到刻度。
排液 “TC量入”校準的移液管 “TD量出”校準的移液管
用拇指向前轉(zhuǎn)動轉(zhuǎn)輪直至液體排盡。 按壓空氣釋放按鈕進行“重力排液”
使用稀釋液至少浸洗移液管三次。 直至液體排盡(如有必要,需遵循等待時間)。